圖/王偉賓
她不僅是自己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850名孤殘兒童的媽媽。2006年以來,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千鈞重任,為無依無靠的孤殘兒童撐起一個溫暖的家。4600多個日日夜夜,她用一顆滾燙的心撫慰著“折翼的天使”,為孩子們點亮生命的希望。
她,就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李燕。4月2日,李燕獲得民政部最高榮譽——“孺子牛獎”。
孩子們是她的心頭肉
4月4日,從北京領獎回來的第二天,李燕又準時來到兒童福利院上班,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轉,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看到她,叫著媽媽,撲進她懷里。
每天早上到單位,李燕都會先巡視一圈,幫阿姨給孩子們喂奶、喂飯、洗澡。下班后,她再到孩子們的房間,抱抱這個、拍拍那個,直到都睡下了才悄悄離去。
一天晚上,李燕查房時看到有個房間的5個孩子,被蚊子叮得滿身紅包,因為太癢把包抓破了,疼得哇哇大哭。她趕緊點蚊香、趕蚊子、哄孩子,一直忙到深夜。了解到由于紗窗破洞才進了蚊子,李燕連忙打電話給工作人員張瑛華,讓她第二天一早就去買窗紗,把孩子們房間有破洞的紗窗全換掉。
“因為我們的疏忽,讓孩子們受罪,心里有愧啊!”聽到手機里傳來李燕嗚咽的哭聲,張瑛華也難過得一夜沒睡好,“孩子們是李院長的心頭肉,她是真心疼他們啊!”
從2006年8月負責籌建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到2008年3月擔任第一任院長至今,哪怕再苦再難,李燕也從沒想過放棄,“一天天過去,看到躺著的孩子坐起來,坐著的孩子站起來,站著的孩子走起來,能走的孩子跑起來,心中就充滿了成就感。”
對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是“折翼的天使”,98%以上是殘疾或病患兒童,大約70%是腦癱兒童。
作為院長,孩子們的生命健康是李燕最大的牽掛。面對患重癥疾病的孩子,李燕從不輕言放棄。
2012年6月,兒童福利院兩個月大的孩子鄭子皓(化名)因術后護理不周,造成整個胸腔被污染,皮膚潰爛,奄奄一息,李燕帶著工作人員立即將孩子送醫院搶救。經過近兩個月的治療,孩子暫時脫離生命危險,但情況依然危急。醫生下了診斷:“已經盡力了,回去好好護理吧。”
看著子皓蠟黃的小臉、聽著他微弱的呼吸,李燕很不甘心。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子皓被連夜送往北京治療,直到各項指標正常,李燕才松了口氣。為救治子皓,福利院花了28萬元,有人問李燕:“花這么多錢值不值?”李燕語氣堅定:“為了救孩子的命,花多少錢都值!”
“李院長不忍看到孩子們被病痛折磨,每一次都竭盡所能救治。”護理員王琳琳介紹,在李燕的爭取下,兒童福利院與鄭州一家醫院合作,建立了全省首個兒童福利機構專屬病房——天使驛家,累計救治孤殘兒童4000余人次。
想方設法圓孩子們的夢
最近,李燕收到一個從上海寄來的米老鼠玩具,擺放在辦公室顯眼位置。“這是李小德(化名)送給我的禮物,他在上海找到工作,開始獨立生活了。”4月15日,談起從兒童福利院走出去的李小德,李燕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李小德智力正常,但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12歲時,李小德拉著李燕的手說:“媽媽,我想上學。”看著孩子渴望讀書的眼神,李燕決心為他“圓夢”。她一次次地跑附近的小學協調、跑教育局匯報,孩子不能自理,她答應安排專人陪護;輪椅推不進樓上的教室,她動員同學們成立互助組,抬著輪椅進教室……
李小德如愿以償進了課堂,他畫了一幅《給媽媽洗腳》的蠟筆畫送給李燕:“我永遠也忘不了咱這個大家庭,希望將來有機會報答院長媽媽和阿姨們。”
按照規定,年滿18周歲的孤兒要從兒童福利院轉到社會福利院,或者走向社會。李燕像所有父母一樣為孩子們的前程著急,希望自己多做一些事情,讓孩子們將來生活得更好。
到上海、天津等地兒童福利院考察后,李燕啟動了“家庭寄養”和“類家庭”養育模式,讓院內500多名孤棄兒童圓了“回家夢”,享受到溫暖的親情;申請開辦特殊教育學校,開設自然常識、美工、陶藝等20多門課程,實現全院適齡兒童接受教育全覆蓋。十多年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有近千名孩子被家庭收養,20多名孩子成家立業、走向社會。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在平凡而特殊的崗位上,李燕用真情營造了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用真愛譜寫出一曲曲“愛的篇章”。
(河南日報記者 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