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動態】“養娃”也要懂法、守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兒童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讓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如何“依法帶娃”,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類家庭是由一對真實夫妻與 4-8 名兒童福利機構兒童組成的一個“模擬家庭”。類家庭中這對夫妻扮演著父母的角色并履行“家長” 職責。3月2日,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社工科聯合信望愛社工開展“家庭教育促進法”普法講座,旨在引導院內類家長了解家庭和社會對兒童的教育責任,營造關愛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如何針對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培養其良好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意識和法治意識是今天講座分享的主體內容。
培養孩子的好品德需要家長們加強對孩子的陪伴,用潛移默化的行動影響孩子的思想與行為。在休閑的時間教孩子背誦愛國主義詩歌,學習唱《公民道德歌》;培養孩子的好品德,家長要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給予孩子示范引導。家長帶頭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文明用語;培養孩子的好品德,需要家長與學校等主體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學校老師今天教了孩子要樂于助人,家長則需強化孩子“樂于助人”意識,引導孩子在生活中以實際行動幫助他人。
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的基礎。本次講座的開展解決了家長們“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啟迪家長不僅要把孩子養好,也要把孩子教好,增強其注重家庭建設,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營造文明、和睦家庭氛圍的責任意識。
社工科 郭婉真 李師師
下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