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動態】讓“社工回訪”成為常態
2016年成為全國首批“專業社工服務模式”示范院,我院社會工作進入發展快車道,無論是推行力度、人才培養,還是社工理念普及、專業方法運用,這一模式逐漸成為銜接兒童專業服務、檢驗管理服務工作成效的“必備工具”。
在社工服務中,“回訪”至關重要,有效回訪可以深入了解服務對象情況,構建支持網絡,建立后續關系,讓服務對象感受到社工的關懷,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對社工而言,回訪既是專業技術,也是工作藝術,必須善加掌握。多年來,我院聚焦孤殘兒童需求和社會工作實踐,開展專項培訓,建立督導制度,制定服務指南,尤其是在跟蹤服務、專業回訪、訪談技巧等方面發力,按照比例合理配備社工與服務對象,無論是集中養育、類家庭養育,還是家庭寄養,讓每名社工都有固定服務對象,每名兒童都有專職社工,專業社工定期進行入戶訪談,建立完善的服務對象家訪紀錄及服務檔案,并開展需求調查,使社工服務有的放矢、目標明確,為后續服務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送兒童就醫,為孩子聯系入學……”只要孩子有需要,寄養家長有困難,就會有社工的身影。為每名孩子和每戶寄養家庭配備專業社工,可以向他們提供生活便利,幫助解決生活難題,進一步推動社工專業服務、促使社會工作者實現專業價值。小金是一名服刑人員子女,2017年初被臨時安置在福利院,為了讓小金有學上,他的社工和老師多方鏈接社會資源,為他尋找合適學校,經過努力,順利進入心儀小學就讀,社工還專門為他和小朋友開展了新生成長小組活動,招募志愿者為他補課,讓他盡快適應校園生活。一年后,小金媽媽來接他,剛開始,小金和媽媽還有些隔閡,為了盡快修復母子間缺失的情感,社工組織開展融合活動,不一會功夫,她們就熟悉起來,小金撲到媽媽的懷抱里,告訴媽媽“他在這里生活的很好,新媽媽對他很好,穿好的、吃好的,還送他上學學知識!”小金媽媽深情地給社工鞠了一躬,輕輕說“謝謝”。小金的社工微笑著說“這些都是社工人該做的,為孩子們付出再多也值得”。
更好地開展社工回訪,掌握社工技能,必須開展常態化專項培訓。深入一線了解兒童需求,圍繞“入院接收、需求評估、計劃制定、計劃落實、效果評估、結案”等板塊內容,開展涵蓋社會工作諸多環節的專項培訓,召開個案撰寫、需求調查報告撰寫培訓,組織開展社工繼續教育培訓、社工人才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社工專業能力。
更好地開展社工回訪,掌握社工技能,必須建立專業督導團隊并開展常態化督導。從服務對象的甄選、服務需求的分析、服務方案的制定到服務活動的開展,為社工進行全程督導,規范服務程序和服務標準。
更好地開展社工回訪,掌握社工技能,必須推進差別化服務,滿足兒童個性化需求。每名社工分別對各自服務對象進行逐一訪談,建立服務對象回訪記錄,制定針對性強的社工服務方案。
同時,還在“黨建+志愿者+社工”工作格局中,發揮社工專業優勢,尤其是在抗洪搶險、疫情防控等關鍵時刻,社工和護理員、老師一起開展心理疏導、游戲互動、小組活動、親情陪伴,全力守護兒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社工科 張建玲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