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動態】疫情下 13人用愛呵護39個“折翼天使”
連日來,鄭州連發12號通告,這預示著當前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鄭周大院8月1日啟動封閉管理、開展全員核酸檢測,2日早上8時30分,第一批封閉上崗人員正式進駐,包括護理員、醫護人員、特教老師在內的200多位職工與420余名孤殘兒童開啟了朝夕相伴的“封閉”日子。
自疫情發生、全院封閉以來,鄭周大院就把兒童生活區設為全封閉式管理區域,安排護理人員24小時在班在崗,采取嚴之又嚴、細之又細的防控措施,確保全院兒童安全度過疫情。眾所周知,全院98%以上的兒童患有腦癱、心臟病、唐氏等多類疾病,而兒童部養育的全部是身體機能最差、殘疾程度最高、護理任務最重的孩子,39個孩子最大的16、17歲,最小的8歲,13位“媽媽”分兩班全天候精心養育照料這些孩子們。
張盼,今年32歲,歲數不大,可是鄭周大院的“老人”,是一步步看著福利院發展起來的,13年中,擔任過的最重要角色就是護理員,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父親身體一直不好,這次封閉上崗只能把孩子和父親托付給妹妹張煥(也是護理員,參加第二批封閉)。報名參加封閉時,部長知道她家的情況,還專門打電話詢問,她說“家里有妹妹照顧,我很放心,部里的孩子更需要照顧!”
護理員郭幸和張盼同歲,是一名“新人”,來院還不到三個月。為了參加封閉,她把孩子托付給父母,第一時間加入封閉隊伍,從早上8時30分至下午17時30分,連續9小時同3個姐妹照看著16個兒童,她們都是10多歲的大孩子。她個頭小,身體瘦弱,每次為孩子們更換尿不濕、穿戴衣服時,需要幾個人合力完成。
尹海英,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封閉上班后,白天老公要上班,孩子們只能獨自在家,每天照顧弟弟的重任就落到了14、15歲的哥哥身上。換崗后,她都要和孩子們通電話、打視頻,叮囑他們不要出門,哥哥真是名副其實的“小大人”對媽媽說“你放心上班,家里有我呢,我會好好照顧弟弟的”,而弟弟對她說“想媽媽,已經好幾天沒見到媽媽了”。這時她含著淚說“兒子們,這里還有許多孩子要媽媽照顧呢”!
夜班護理員劉云婷下午5點多就要進入工作狀態,她和另外兩姐妹組成的夜班組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撫育23個殘疾程度特別重的孩子,晚上她們平均每人要照料7、8個孩子。由于老公經常出差,每隔好幾天才能回家,而七八歲的孩子只能送回老家,讓父母幫忙照看。夜晚等孩子入睡后,她和同事要對所有區域進行清掃、消毒。
這是護理員申豫英給孩子們講故事
這就是兒童部護理員疫情防控中的平凡點滴,她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滿載著對孩子們的愛與責任,用柔弱的肩膀擔當了兒福人“讓孤殘兒童得到呵護、擁有幸福”的初心使命,用果敢的行動彰顯了兒福人“大愛、奉獻、實干、開放”的八字精神,用頑強的意志詮釋了兒福人“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崇高情懷。
“疫情發生后,全院立即實行封閉管理,所有上崗人員肩負著滿滿的責任,頂著重重的壓力,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堅強的工作作風,聞令而動,逆向而行,時刻把兒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筑牢疫情防護網。”偉在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們就是新時代的英雄,更是兒童福利戰線上最可愛的人。
辦公室 李新偉 整理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