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WORK

孟少華‖“鐵血漢子”與“柔情奶爸”的角色轉換
鄭周大院,有這么一群人!走進軍營,效命疆場,保家衛國,是他們的職責;轉業地方,主動作為,獻身兒福,是他們的擔當。中國軍人“建軍節”的關鍵節點上,7月30日上午,退伍軍人、男童部負責人孟少華登上“四德”講堂,講述退役后1800多個日子朝夕陪伴大齡孩子的生活故事、投身兒童福利事業的感人事跡。
10多年的軍人生涯造就了他“能吃苦、能戰斗、能打勝”的堅毅品格,五年來,他退伍不褪色,時刻保持軍人本色,踐行著“讓孤殘兒童得到呵護、擁有幸福”的初心使命,漸漸地從鐵血漢子蛻變為柔情奶爸,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點亮了最閃光的人生。
孟少華示范整理內務
他注重創新,引入軍隊管理模式,實施半軍事化管理,抓內務、抓衛生、抓員工素質,使男童部成為全院最靚麗的風景;他敢于擔當,對孩子視如己出,朝夕陪伴,使眾多兒童得到呵護,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率先垂范,疫情與洪災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沖在一線,始終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和工作熱情。
“孟爸爸”和他的孩子們
隨后,他的領導、同事紛紛上臺,談體會、講感悟,一致認為:他一直保持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中國軍人的本色,服務上抓細節、工作上抓創新,是有擔當、干勁足,不怕苦、肯付出的兒福人,是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孟爸爸”。
趙靜校長說,少華對待孩子有愛心,5年來,大齡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顧,這與他和他的團隊的辛勤付出、艱辛努力是不分開的;少華對待工作有擔當,眾所周知,男童部人員多、任務重、情況復雜,孩子一度達到77人,工作中超負荷運轉,疫情洪災面前頂得上、沖得出;少華對待問題有辦法,管理上,引入部隊作風,把部門內務抓實抓好,服務上,按照孩子身體智力情況分層分組照料,精心養育。
李燕院長用“三個轉變”著重概括了孟少華的“三個轉變”,一是從兩個雙胞胎的普通爸爸轉變為數十名孤殘兒童的“超級奶爸”,全力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二是從普通退伍老兵轉變為合格的管理者,把部隊好作風、好經驗引入到兒童服務、事業發展中。三是從普通軍人轉變為新時代兒童福利工作者,轉戰兒童福利事業,他沉下心、撲下身,主動走進兒童內心,傾心了解兒童訴求,不斷把平凡的事、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做出非凡。
作為共產黨員和兒童福利工作者,李燕院長要求,一要學會反思,反問自己為福利院、為孤殘兒童做了哪些貢獻、增添了什么光,用實際實行動時時展現“鄭周大院”形象。二要學會包容,用團結的態度看待同事的優點和閃光點,傳遞正能量,管好自己和身邊人,不讓干的不干,不讓說的不說,不讓做的不做。三要學會服從,從福利院發展大局出發,以集體利益為重,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堅守“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不斷提升兒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有幾個暖心的畫面,當天正是孟少華39歲生日,現場孩子、職工和家長齊唱生日歌,送上祝福,詩朗誦《軍魂頌》是對孟少華和退伍軍人的最高禮贊,孩子們嘹亮的歌聲是對孟少華和退伍軍人的最好褒獎。
院領導與大院退伍軍人合影
“退役軍人要做到退伍不褪色,保持軍人本色,擦亮黨員底色,始終保持戰斗作風。”他常說,作為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要有激情、有擔當、有作為,在兒童福利戰線上繼續“開疆拓土”,讓孤殘兒童都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
辦公室 李新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