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專業社工+”模式下孩子們的幸福生活
“讓每一個孤殘兒童都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健康成長、實現妥善安置!”----這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每一位社工的心愿,也是福利院每一位受助兒童的美好歸宿。
多年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工作理念,秉持“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把每一位受助兒童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擁有幸福美好生活、得到妥善長久安置作為工作的根本目標,不斷引入新理念、創新工作方式,持續拓展照料工作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福利院將國外養育兒童的先進理念和本土資源相結合,致力于為孤殘兒童提供最佳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權的服務,建立了“以專業社工為主導、多種形式照料為依托、妥善安置為目標、專業評估為抓手、專業服務為保障”的“專業社工+”模式,開展社會工作專業化人性化服務,探索專業化知識與救助實踐工作相結合的可行之路,促進新形勢下兒童福利工作不斷向規范化、科學化邁進,助推孤殘兒童照料工作實現新跨越。截止目前,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已經累計有千名孤殘兒童從中受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幸福生活夢。
突破源于努力,創新來自實踐。2016年10月,黨中央提出了“建設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重要決定。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先行先試,積極在實踐中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新時期孤殘兒童照料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數年間,我院堅持引進社會工作人才、開發社工崗位、加大社工培訓力度、完善社會工作各項管理制度等,采取各項有效措施,探索專業化社工服務與孤殘兒童照料工作無縫融合之路,促進新時期孤殘兒童社工服務管理工作不斷向規范化、科學化邁進,為兒童福利院工作增添了新的發展活力和創新力量,為民政工作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希望。
“專業社工+”不懈探索之路
社會工作理念引進之初,社工是什么?社工在兒童福利機構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兒童福利機構中那些工作應該由社工來做?諸多疑問困擾著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領導和職工,但這沒有阻止我們孜孜不倦地去探究答案。
2013年,福利院參加了由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舉辦的“中意合作兒童社會工作項目”,首次接觸到了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童小軍教授創立的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工作新模式----“社會工作主導的兒童安置服務模式”。該社工專業服務模式以“兒童安置”為目標,體現了兒童利益最大化和兒童優先的原則。模式強調“社工主導”,表明了兒童福利機構不同于醫療、教育、康復機構的專業屬性。服務模式運作中把兒童福機構的社會工作分為六個環節,使社工的職責更加明確。解決了社工在兒童福利機構中應該做什么、怎么來做以及兒童福利機構中那些工作應該由社工來做的問題,為社工的職業化創造了平臺。這次學習培訓給福利院干部職工帶來了一次“頭腦風暴”,院里從上到下高度重視,積極為社工服務模式的推行創造條件,調整職責分工、配備專業社工、設計規范流程、明確工作職責、建立標準化制度,使“專業社工+”模式在福利院院開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努力就有回報。2016年5月,福利院被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確定為“兒童福利機構社工專業服務模式”示范項目院。
“專業社工+”模式的引進,極大推動了福利院內部機制的改革,實現兒童監護責任(社工)與服務責任(養治教康)的有效分離,科室合作分工更加高效,工作人員崗位職責更加明晰,兒童從入院到安置整個過程更加專業、規范、有序,兒童寄養和收養安置效率明顯提高,兒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專業社工+”模式的實施,使兒童獲得的服務更加細致、到位,內在需求更能得到快速有效的發現,同時也倒逼養、治、康、教等專業服務的變革和提升。“專業社工+”模式的發展,促使社工理念在全院得到進一步普及,社工的專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專業自信也得到進一步增強,社會工作的實踐效果也逐步顯現出來。
“專業社工+”標準化之路
實踐工作中,由于社工與養、醫、康、教等專業的銜接互動還需要磨合,社工的理論水平和現實檢驗能力還有待提高,督導和評價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健全,福利院的“專業社工+”模式的在實踐中經受著考驗,全院干部職工在努力探索中尋找發展之路。
2019年8月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響應國家標準委要求,為促進兒童“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參與權”四大權益的進一步落實,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開始探索孤殘兒童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在實踐中,福利院將兒童福利與民政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成立兒童服務標準化建設辦公室,下設標準化建設小組,擬定全院標準化規劃和實施方案,聯動全院9個科室,結合各崗位實際,制定4大標準化體系137項標準,探索各項工作職責、流程、操作等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輻射全院各個工作環節,實現兒童養育、醫療救治、 康復訓練、特殊教育、兒童最優安置、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服務工作全面覆蓋,形成一體化、全面化、社工化、聯動型服務服務標準。標準化的建設和實施提高了單位全體職工標準化系統化的工作意識,加強了依照標準開展工作的自覺性,促進干部職工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探索創新。孤殘兒童服務標準化體系使實踐檢驗標準指標更明確、可執行,使服務內容更清晰、可操作,使服務質量更優化、可評價。
實踐中,福利院兒童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首先從規范服務流程開始。從入院登記到各個流程的專業社工評估,再到跟蹤服務社工的嚴密監督服務,從個案管理到綜合小組服務,再到量身定制的人性化分流服務,福利院為每名孤殘兒童確立了嚴密的以專業社工為主導的服務流程。即接收入院→入院社工評估→兒童安置聯席會議(初步安置)→社工專業跟蹤服務→兒童流轉(養育過程中發現更適合兒童的安置時)→社工專業跟蹤服務→最終安置→最終安置后的跟蹤服務→兒童結案(國內外收養、年滿移交社會福利院、回歸原生家庭、減員等)。
工作中,服務流程的標準化與每一位兒童救助方案的個性化、特殊化又是相輔相成的。孤殘兒童入院時,入院登記社工要在24小時內完成孩子的健康、身份等信息采集、入院登記手續,經過醫院、院內觀察室21天隔離觀察期,待生命體征平穩和傳染性病復查后,就進入了最初安置流程。隨后,專業評估社工在詳細了解和持續關注兒童后,召集養治康教及社工開展多科室聯動、跨專業融合的兒童安置聯席會議,嚴格評估兒童身心狀況,綜合分析,確定兒童最終安置去向,制定針對性強、個性化的安置方案。接著,跟蹤服務社工通過開展巡訪、走訪兒童的生活區、學校(幼兒園)、康復機構、寄養家庭等,通過與孩子游戲、與照料者交談,近距離觀察兒童情緒表現、判定兒童有無受到傷害和虐待,仔細聆聽,主動發現兒童需要,并圍繞安置服務目標,協調統籌各種資源,讓兒童得到最終安置。
安置,但這并不意味著服務的終結,而是新的服務環節的開啟,即安置后的社工服務跟蹤,直至兒童結案,實現受助兒童長久幸福生活。
“專業社工+”可持續發展之路
有為者才能有位,有位者必然有責。多年來,福利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以人才利用為根本,以人才評價激勵為重點”,開設多種社工專業崗位,加大專業人才培育,鼓勵專業學習、專業考證、專業實踐、專業獎勵,為社會工作在福利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注入可持續性發展前進的動力。
推行全員社工化,除政府購買專業社工服務、招聘專業人才外,福利院通過多種形式激勵職工通過自學、互學、培訓等考取專業證書,對考取不同級別的專業證書,給予物質、精神等不同形式的鼓勵激勵。截止2020年底,全院擁有持證社工56人,專職社工41名,其中中級34人,初級22人,持證率63.4%,占全院職工人數1/6,為實現全員社工化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福利院鼓勵社工參加各類社會工作學習培訓,汲取前沿社工知識,掌握兒童福利發展動態。學習是基礎,實踐是根本。學以致用是鼓勵學習的根本目的,福利院根據部門工作需要設立兒童入院登記、兒童跟蹤服務、小組工作、寄養家庭服務、專業督導等多個社工崗位,構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流動機制,并根據兒童需求適時調整,實現兒童利益的最大化和社工價值發揮的最大化。
豐富的社會社工資源和社會力量是福利院發展創新的寶貴財富,福利院非常注重與社會社工組織合作與交流,堅持“照料養護和醫療救治”相結合,積極引入社會醫療專業力量,先后與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鄭州市人民醫院、鄭州市兒童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市假肢中心等機構建立合作服務項目。譬如我院設立的“藍手杖”項目,主要面對社區各類困境兒童家庭,幫扶支持社區自閉癥、唐氏綜合征等困境家庭,開展專業講座、提供幫扶支持,建立情感依戀,為家長、兒童增強歸屬感、獲得感,實實在在幫助解決現實困難,為社會困境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光明!社會工作理念和專業方法的介入,為兒童福利實現創新發展開辟了新思路,逐步使我院走上了一條適合中國孤殘兒童養護服務的社會工作發展道路。
“專業社工+” 幸福成長之路
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心理健康、心理導向問題越來越受關注。而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更自我、更敏感,對未來迷茫,缺乏與師長父母交流,更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生理心理問題,甚至出現暴力傾向等。面對這些狀況,“專業社工+”模式下整合專業化的矯治力量得到了高效的發揮,福利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整合崗位職能,強化科室聯動,把養、治、康、教及社工功能聚合一處,組建大社工科,融合社會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現代醫學等學科知識, 多部門共同參與制定專業化兒童發展規劃,通過文化學習、技能培養、心理疏導、康復訓練,以達到提升認知能力、改善不良行為、提高自我保護、增強自立自信的目的,讓他們更陽光自信地面對人生。遇到疑難兒童個案,召開聯席會議,開設個案討論,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發揮督導社工、主責社工作用,嚴格遵循“尊重、平等、接納、保密”的價值觀,會上由參會社工共同討論分析案例、歸納總結,通過個案分析,運用社工理論、社工角色、個案技巧等,直至確定最優化、人性化、針對性兒童治療康復教育安置方案。
“家”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搖籃,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實踐中探索“專業社工+”模式,為孤殘兒童提供專業化科學化的貼心服務,用大愛為折翼天使的“家”保駕護航,為孩子們打造幸福生活,讓孤殘兒童的這個大家庭更溫暖!更美好!
社工科 王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