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河南日報》發表鮑常勇署名文章:筑牢民生保障底線 服務全省“六穩”“六保”大局
鮑常勇 河南省民政廳廳長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作出了“六穩”“六保”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在當前形勢下做好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只有“穩”字托底,民政部門兜住基本民生底線,才能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極,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夯實基礎。
一、圍繞保基本民生,織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為此,民政部門必須履職盡責,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一是精準實施兜底保障政策,確保“兜準底”。聚焦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用足現有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因突發性危機事件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給予臨時救助,防止致貧返貧。推動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二是適度擴大低保和臨時救助的覆蓋范圍,確保“兜住底”。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導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城鄉居民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堅持“凡困必幫、有難必救”,精準認定救助對象,加強對生活困難未參保失業人員的救助幫扶,適度擴大臨時救助范圍,確保疫情下所有困難群眾都能得到有效救助。三是落實特困、臨時救助政策,確保“兜實底”。嚴格落實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服務保障、安全管理等規定,不斷提高集中供養服務質量。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日常生活照料服務和探訪,幫助特困人員解決實際困難。加強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設施改造,盡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突出臨時救助制度“應急”“過渡”功能,對遭遇重大生活困難的,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提高救助額度。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全面落實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積極開展“先行救助”,有條件的地區可委托社區(村)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四是加強困難群眾摸底排查,確保“兜好底”。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未脫貧和易返貧致貧人口的監測預警。縣級民政部門要加強與扶貧辦數據比對,根據動態監測情況,組織開展到戶到人全覆蓋、無死角排查,定期研判解決突出問題,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加快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提高兜底保障對象認定的精準度。強化社會救助資金監管和信息公開,不斷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發揮好基層干部、村(居)委會“兩委”干部、社會救助協理員等作用,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二、圍繞保基層運轉,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在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人員日夜堅守,成為抗擊疫情的堅實力量。民政部門承擔著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職責,必須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狠抓基礎的鮮明導向,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一是扎實做好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工作。疫情常態化防控條件下,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持續構建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體系。要以大力推進“一有七中心”規范化社區建設為抓手,年內再建1000個規范化社區,夯實城鄉社區治理基礎。注重完善社區治理機制,突出黨建引領,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統籌協調功能。注重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促進基層群眾自治與網格化服務管理有效銜接。著力增強社區居民參與能力、社區服務供給能力、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二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管,引導社會組織科學健康發展。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全覆蓋,全面加強和改善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領導。嚴把社會組織“質量關”,扎實開展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發現和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提升社會組織服務能力和社會公信力。加強行業協會商會管理,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各項任務,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持續激發慈善社工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活力。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創新慈善捐贈載體和方式,支持發展互聯網慈善。加強慈善活動監管,認真開展慈善組織(基金會)年檢年報、慈善組織評估和公益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工作,實現“陽光慈善”“法治慈善”。加強社區社會工作站建設,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促進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工作“兩工協作”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每個縣(市、區)標識為志愿服務組織的社會組織數量要達10個以上。持續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推動注冊志愿者人數持續增加,促進志愿服務健康快速發展。
三、圍繞保市場主體,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民政部門需要持續聚焦社會關切,補齊養老服務短板,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科學謀劃,認真做好“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編制工作。我省將“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納入重點專項規劃,民政部門將會同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認真做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養老服務設施控制性規劃和詳細規劃等編制工作,為“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強基固本,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圓滿完成我省敬老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動”,實施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年底前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市、區)建成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達30%以上。推動全面完成敬老院法人登記,加快完成留守老人數據錄入,對生活不能自理且有集中供養需求的特困人員實現“應養盡養”。持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開發互助式養老服務,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高標準完成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和養老服務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三是提質增效,全面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品質。抓住老舊小區改造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新機遇,貫徹落實《關于財政支持城鎮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面。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機構,在社區層面建設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引導養老機構向社區和居家服務延伸,就近為社區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今年,全省將新建社區、街道養老服務設施不低于1000個。推進實施“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提升養老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多措并舉,激發養老服務領域內生發展動力。繼續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通過醫養協作、外包委托、養內設醫、醫養一體等方式,加大醫養結合力度,提升疫情防控和醫療護理能力。持續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增加養老服務優質供給,盤活養老服務資源,并對其進行適老化改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養需求。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落實民辦養老機構與公辦機構同等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使民間資本成為助推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依法依規嚴格監管,促進養老機構提升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大力支持養老服務與健康、養生、旅游、康復輔具等行業融合發展,激發市場活力,為擴大內需、穩定就業、促進消費、拉動市場發揮積極作用。來源《河南日報》